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

印光大師開示




印光大師開示

    世人終日說東道西,閒話是非,虛度光陰,真是可憐,須知,此身不向仿生度,更各何生度此身。少說一句話,多念一聲佛,打得念頭死,許汝法身活。
     




蓮池大師開示




蓮池大師開示

    在家學佛,重要的是不專重事相,而重視內修,端正自心,心不外求:自己一知半解對人妄談禅理,不如老實持戒念佛。希求妖鬼靈通,神異境界,不如正信因果念佛。許願保平安,不如悔過自新念佛。
  千裡燒香,不如安坐家堂念佛。
  供奉邪師,不如孝順父母念佛。
  廣交魔友,不如獨身清淨念佛。



廣欽老和尚開示





廣欽老和尚開示

吃的苦難有多少,福根便有多少,福的深淺,視所吃的苦多寡而定。修行人要能耐勞苦,粗茶淡飯,我們不是為享受而修行,是修衣、食、住……的淡泊,寧可被社會人看不起,一切比不上社會人,就少攀緣心、妄想心、好專心用功。

    以前祖師總是安守卑下,不惹人注意,越是默默無名,越少攀緣,越是好用功,若是忙亂多攀緣,則意根散緣,心多嬌滿,則易失敗。


覺明妙行菩薩開示




覺明妙行菩薩開示

    大凡修淨土人,最忌是夾雜。何謂夾雜?即是又諷經,又持咒,又做會,又好說些沒要緊的禅,又要談些吉凶禍福、見神見鬼的話,卻是夾雜也。既夾雜,則心不專 一。心不專一,則見佛往生難矣。卻不空費了一生的事?你如今一概莫做,只緊緊持一句阿彌陀佛,期生極樂。日久功成,方不錯卻。當授汝一偈,依而行之:阿彌 陀一句,萬法之總持。聲與心相依,念茲復在茲。感應不思議,蓮開七寶池。



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

缺少善巧方便






有时候我们是好心,感觉慈悲帮助人,如果没智慧往往弄巧成拙,好心办了坏事,这样的事情很多。好像是去年,我跟几个朋友有机会到山东孔老夫子的故乡去拜诣三孔,有一天我们去周公庙去参观,周公庙很冷清人不多,我们去的时候里面有一个老人家,一个人很孤独的,正好我们一些同修看到老人家,正在学弟子规那一段时间,好了,这一下用上了,见到了年长的人赶紧关心关心,就跟他聊上天了,问老人家,为什么一个人啊,从哪里来啊,老人从内蒙古来的,很远,一个人,说儿女不孝,一个人出来散散心,70多岁。好这些同修很高兴,说我们这个年龄可以做你的儿女,我们来照顾你吧,老人家听了很高兴,以为客气客气,可是我们说的是真的,这几个朋友说的是真的。参观完了说我们一道回去吧,我们照顾你,你一个人住不方便,你跟我们,这几天我们都在这边旅行,我们带着你,我们带的有车,让他坐我们的车,然后说最好住在一起,就让他把他的旅店退掉,住到我们那边。我就跟他们说,你们别做得太过了,免得让人家害怕,果然不错,老人把旅店退了,跟我们不得已,好像被绑架了,到了我们住的酒店,我们把最好的房间让出来给他。老人进去就说,我不要睡床铺,我睡地下就行了,好像是有了什么问题,然后中午出去吃饭,请老人家一起出去用餐,老人家说我带得有干粮,我不用跟你们一起去吃饭,你们去吧。也没多想,吃了饭回来一看,哎呀不大对了,我们住的那家酒店门口停了一辆警车,中国叫110巡警,这个老人正在跟警察认真的汇报,然后看到我们来,警察就悄悄过来,说这个老人说你们绑架他,可能要拐卖人口,我们想了解一下情况。哎呀我们同修听到哭笑不得,我说你们做了好事,赶紧去解释,老人家还是很害怕,躲得远远的,向人家道歉,临走的时候怕老人家旅费不够,我们有同修去送了一点钱给老人,老人说我不要你们的钱,还是心有余悸。这是什么呢,缺少智慧,缺少善巧方便,有时候我们感觉是十分的好心,可是不懂得拿捏分寸,往往不能产生好的效果。所以菩萨度众生,悲智同时具足,表现出来就是善巧方便。



摘自:
     
(仁山法师讲于新加坡南海普陀山)
公元二千零七年九月九日
第七集





佛光




我们常常遇到有学佛同修拍到佛光。前几天有同修拿到他们拍到的佛光说要跟大家解释一下,我看到之后我就问,我说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,真话是什么呢,真话这些很平常,而且有很多时候,很多人拿摄相机,你譬如从车窗往外面拍,这个闪光灯打在玻璃上反光,每一张都有佛光,这是真话,然后或者对着夕阳照出来的,云彩很漂亮,每一张也都是佛光,还有阴天下雨的时候打雷闪电,拍出来也有这个效果,这是真话。假话是什么呢,你太了不起了,你能见到佛光,稀有瑞相,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有一些是真的拍到稀有瑞相,这是有的,我还曾经拍过,但是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这些现象是很平常,佛说的明白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没有必要放在心上,如果想拍,往生的时候带个相机,到极乐世界有的是,拼着拍,这是很平常的事情嘛,这没有必要那么样执着。见到这些不管是自然现象还是稀有瑞相,都知道,这些对我们来说都可以当作是一种境界,不要执着就是好境界,执着就变成障碍。



摘自:

(仁山法师讲于新加坡南海普陀山)
公元二千零七年九月九日
第七集



铠甲




有一类发心的菩萨,说了你们都去成佛了,这众生谁来度啊,所以说这个念佛人不慈悲都跑到极乐世界去了,这边还有很多的苦难众生你们都不管了,不是不管了,因为有人管,所以念佛人不用管,而事实上不是真的不管。菩萨发心,都是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,这是两个方面,前面保证一生成佛,就是一生上求佛道的这个学业能圆满,这个地方呢教化随意,是圆满菩萨普度众生的大愿。这里面不矛盾,是一体的两面,如果想要发心帮助更多的苦难众生,应该怎么办呢?佛告诉我们,对我们来说,最好先求生净土,到极乐世界有一个保证,再回娑婆世界乃至十方世界教化众生,就象此地说的,可以无所畏惧了,有能力了,现在我们要想度众生,还真的有点困难,不要被众生度跑就不容易了。的确是这样,你看此地所说的这些条件,我们是否都能够具备啊。披弘誓铠,就是乘愿再来,度众生是靠坚强的大愿做动力的,弘誓铠,这铠就是铠甲,就是现在这个战士穿的防弹衣,冲锋陷阵,无所畏惧,靠的是什么?有装甲部队。菩萨入生死海中,利益众生无所畏惧,他穿了防弹衣,他有很好的保护,而我们呢,一入生死海就被打得溃不成军,全军伏没,甚至人都找不到了。

       
   摘自:

(仁山法师讲于新加坡南海普陀山)
公元二千零七年九月九日
第七集





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

劝别人念佛



念佛法门也特别强调自己修行,劝别人念佛,这一点非常不容易。善导大师有一首偈颂劝念佛的人劝人念佛,这是两重的,大师说自信教他信,就是我们自己深信不疑修学了,又能够教别人相信,难中转更难,太不容易了,大悲普转化,真名报佛恩,唯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报佛恩的实际行动,这是大慈大悲心在推动。这样说还没动力,大家也没意思要这样做,我举一个例子,《龙舒净土文》里面记载唐朝有一个叫房翥的人,有一天被阎罗王请去了,就是突然死了,阎罗王请他去的,不是抓他去,请他去,对他非常客气,请来之后,就跟他说你曾经劝过一个人念佛,而且这个人真的往生了,你因为这个功德应该往生极乐世界,你为什么不念佛呢?这老人就说了,我不想到极乐世界去,可能以前无意之中劝人念佛,人家真念往生了自己不知道,但是这个功德在。

阎罗王说了,你应该好好念佛,你肯定往生,老人说了,我真不想去,我想到五台山去朝山,你把我放了吧,阎罗王听了,哎呀没办法,但是对他依然非常尊重。这是印祖说的,劝一个人往生这个人真往生了,成就一尊佛,这还得了啊,把他放回来。大慈菩萨说得好,若劝二人修,就是除了自己以外,再能多劝两个人修行,念阿弥陀佛,比自己精进,比自己一个人修行更加精进,若劝十余人,能够劝上十几个人,福德已无量,这个人的福报功德无量无边,能劝百与千,能够劝成百上千个人,这个人就是菩萨,又能过万数,能够劝上万人念阿弥陀佛,大慈菩萨说这个人不是凡人了,是即阿弥陀,这个人是阿弥陀佛化身啊。你想想,谁有这么大的感召力啊?只有诸佛如来,能够劝成千上万的人念佛,


摘自
(仁山法师讲于新加坡南海普陀山)
公元二千零七年九月五日
第四集




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

一切诸佛都在念阿弥陀佛





一切诸佛称叹阿弥陀佛,称叹念阿弥陀佛的众生,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思,一切诸佛都在念阿弥陀佛,怎么称叹阿弥陀佛?就是念阿弥陀佛。这个话佛说的,观佛三昧经里面,佛说,我与贤劫诸佛及十方一切诸佛,我与十方一切诸佛贤劫千佛,包括了从初发心到一切种智,就是从我们现在凡夫发心到圆成佛果,皆因念佛三昧力故,成就一切种智。这话就明白的说了,一切诸佛都在念佛,那么藕益大师在要解里面,弥陀要解更明白告诉我们,这一声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成佛用的方法,这个话前人没说过,藕益大师在要解里面为我们点出。

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佛了,怎么成佛的,用的什么方法,弥陀经上告诉我们,佛自己说的,就是念阿弥陀佛。藕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把这个话给我们说明了,所以这一愿显得特别殊胜。那么我们看到这一愿,应该学习的是效法诸佛如来,宣传弥陀本愿的精神,学佛同修常常讲报佛恩,报佛恩怎么报法?实在讲佛不需要我们为他做什么,如果我们要报佛恩只有一个方法,就是圆满诸佛的大愿。



摘自
(仁山法师讲于新加坡南海普陀山)
公元二千零七年九月五日
第四集





阎罗王写的信




那么我们谈到寿命了,简单说一下,这么长远的寿命到底是怎样所成就的。中国人讲五福,五福里面有长寿,人都希望长寿,很少有活得不耐烦的。长寿又健康,的确是人美好的愿望,可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事与愿违,很想长寿,可是这个身体已经衰老了,很想健康,可又有很多病痛。相信每一个同修都有生病的经验,当病苦来的时候,我们是否想过假如我今天就要走了,会是什么样一种情景呢?这可真说不准,因为寿命对我们来说是拿不准的,谁也没有跟阎罗王签合同,签了也不作数,这一点我们要清楚,可阎罗王总是很慈悲,事先通知我们。经上说,阎罗王常常写信给这个世间的人,过去是写信,现在呢直接发讯息,用电脑的就发email ,偶尔还打电话给你,可我们又听不懂,也看不明白发的是什么信。

有一个老人寿命到了,被阎罗王抓去了,抓去之后,他很不高兴,就质问阎罗王,说你叫我来嘛也事先跟我打个招呼,我好把家里边的事情安排一下,后事交待一下,你这么突然让我一点准备没有,衣服也没穿好,阎罗王说我早就通知你了,跟你写了好多封信,你从来都不看,怎么能怪我?他说你写的信我都没有收到啊。我们也肯定怀疑了阎罗王发给我们的短信发哪去了,我们怎么不知道呢?阎罗王就说,你在几年之前是不是感觉牙齿动摇了,他说是,又过一段时间是不是耳朵也不好使了,眼睛也有点花了,再来走路也不方便了,这些信很多老菩萨都收到了,只是不敢去看,阎罗王说了,这一些就是我发给你的信,无常信,再加上常年的病痛,你还不能意识到这个身体快不行了吗?过去人没意识到,现代人虽然科技发达了,同样也没有意识到,过去人忙,忙得少,现代人忙,忙得多,所以根本没功夫去理会这一些无常的讯息,老人家听到无话可讲。

结果旁边有一个年轻小伙子,年纪轻轻被阎罗王抓去,真是黄泉路上无老少啊,他就在旁边有话说了,他说,阎罗王啊,你发的这些信对我都不起作用,我没有,我年纪轻轻的,你现在把我抓来,总要讲个道理啊。阎罗王说了,我也给你发了不同的信,你同样也没有看,你有没有听说你隔壁邻居家刚出生的婴儿没几天就夭折了,他说听说过,还有某某家的孩子啊才十几岁就死掉了,也听说过,这不就是无常的讯息吗?年轻人一听也无话可讲,的确是这样。我们以前听老和尚讲经,老和尚说不要看报纸,要看,看最后一页,最后一页是什么,就是阎罗王写的信,天天看看阎罗王写的信,人就会觉悟,那不是写给别人的,人人有份啊。


摘自
(仁山法师讲于新加坡南海普陀山)
公元二千零七年九月五日
第四集





同样会劝众生念阿弥陀佛




善导大师在观经四贴疏里面为了守护念佛人的信心,说了很多假设,大师说,假如你在念佛的,忽然有一个善知识出现,告诉你别念阿弥陀佛了,我这边有一个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,我们假设这个善知识是达摩祖师,你正在念佛,达摩祖师来了,别念了,这么念多麻烦,我教你马上成佛,我们听到作何感想呢?这个话不好说,一般人跑掉了,念得多辛苦啊,大师说了,不可以为他所动,不但这样不为所动,乃至于地上菩萨,乃至于十方诸佛,现圆满报身来说,你不要念阿弥陀佛了,我还有个更好的法门,你只要放弃念佛,我马上教给你,大师说,依然不可以动摇。

那有人说了,都是佛说的嘛,那这些佛都来了劝我,我可以相信释迦佛,为什么不可以相信别的佛呢?这是假设而已,事实上呢不可能,假如真有一尊佛来劝我们不要念阿弥陀佛了,我们要知道,那决不是佛,不是佛就是魔,所以大师后面说了,假如是真的菩萨,真的诸佛一定与释迦本师弥陀如来所说,无二无别,何以故?佛佛道同。一佛所说即是一切佛说,一切佛说与一佛所说,无二无别,绝不会,将来弥勒佛出世了,马上推翻释迦牟尼佛说的,释迦牟尼佛骗你们叫你们念阿弥陀佛没什么用,绝不可能会出现这个情况的,将来弥勒菩萨成佛了,同样会劝众生念阿弥陀佛。在无量寿经我们得到证明,弥勒菩萨接受世尊的嘱咐,将来弘扬弥陀净土,所以我们的信心要在这个地方建立起来,深信不疑,不为一切言论之所动摇,这就是我一生永恒的信念。这是往生的头一个条件,至心信乐。


摘自
(仁山法师讲于新加坡南海普陀山)
公元二千零七年九月五日
第四集





人人都能做到




在日常生活当中养成这样一种习惯,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在修行,就是在落实念佛法门信愿行三资粮,这样修学,在这一生当中保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往生。净土圣贤录里面记载,宋朝有一个黄打铁,他平常念佛就是这样,每一天没有特别的时间,他的工作就是打铁,生活很辛苦,有一天遇到一个法师,法师就教他,你这么苦为什么不修行呢?他说了你看我工作这么忙哪有功夫修行,我们一般人也都这个观念,工作很忙,谁有功夫修行啊,法师说了,正是因为你很忙,很烦恼,所以才要修,减少自己的烦恼。给你说一个方法,就是念佛,打铁嘛,每打一下念一声阿弥陀佛,不用另外抽时间,他一想也是,这么简单就试试。从此以后每一天打铁就是念阿弥陀佛,他那个鎯头打下去,就象这个木鱼一样,一个接一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停的念。他的太太看到了就说了,你以前单单打铁就很累了,现在又加上念佛,岂不是更辛苦吗?他说你不知道,以前单单打铁,这个精力都在鎯头上所以很累,现在加上念佛,注意力转移了都在佛号上,所以不感觉到累,越打越轻松,反而变成一种享受乐趣了。这样几年下来啊他的功夫成就了,有一天就跟太太说,我要回家了,太太说这不是你家吗?他说我家在极乐世界,太太以为他说疯话,没理他,他就跟隔壁邻居一一告假,说我要回老家了,他不认识字,请一个邻居为他写了一首偈,说给大家作个纪念,这首偈很有名,也很实在。叮叮当当,久炼成钢,太平将近,我往西方”,说完站在那里往生了。你看,这就是生活当中落实净土法门修学的真实例子。实际上,这桩事情旨在用心,不在能不能做到,肯用心,人人都能做到。乃至临命终十念,哪怕是就剩下这么短暂的机会,如果遇到了肯至心称念,同样可以往生,保证一切众生都有出离轮回的可能,绝对可能。除非是这个众生他自己不愿意,那就没办法。


摘自
(仁山法师讲于新加坡南海普陀山)
公元二千零七年九月五日
第四集





为什么没佛保佑我?



前年在无锡,江苏无锡,我遇到一个我们学佛的同修,自称学佛学得非常好的,非常善良的,结果她遇到一个事情给她打击很大,从此以后对佛非常反感,怎么回事?她先生是无锡市公安局的副局长,算是很有权利的人,家里面生活非常好,女儿在英国念书,非常优秀的一个女孩子,放暑假回来看望爸爸妈妈,爸爸很高兴,就带着车,无锡靠近太湖,就在环太湖路兜圈,兜着兜着车兜到湖里了,只有司机跑出来了,父女两个都葬身湖底。她听到这个消息之后,简直是晴天霹雳,我们也可以设身处地感受一下,那对一般人来说的确是很大打击,就是学佛人如果不是深明因果,遇到这样的事情难保不退心,所以她自然而然就想了,为什么没佛保佑我?我还天天烧香,还在那个寺院捐了多少钱,我还做了什么,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事情。正好那几天她正在烦着,我到无锡去,有同修就介绍来,介绍来干什么,听她的牢骚,她也不听别人解释的,我不相信什么,我认为我很善良,为什么我遇到这样不好遭遇。

我当时就想到印祖在文钞里面给卫锦洲居士写的一封长信,印祖当年在世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个事情,也是一个学佛学的很久,也学得觉得很不错的同修卫锦洲居士,结果有一天隔壁邻居失火,连带把他家烧光了,沾光,这个沾光真够倒霉的,从此以后,家里面一贫如洗,自己神魂颠倒,真的想不开。印祖听说之后,出于关心就写了很长一封信,这一封信我们同修有兴趣可以找出来看一看,或许对我们在逆境当中有所帮助。印祖从佛法,从因果,从世间圣贤,从一般凡人的遭遇,详详细细地为他分析。这个世间的无常遭遇,每一个人都可能有,不要说一般凡人,就是释迦牟尼佛到了世间尚且有提婆达多陷害,尚且有僧团六群比丘,那有人说这怎么回事啊?佛自己还示现三个月马麦之报,出去托钵没饭吃,国王请他到皇宫应供,结果佛率领五百罗汉到皇宫里去了,国王把这事忘了,没饭吃,喂马的人看到了,把喂马的麦子拿来供佛,吃了三个月喂马的饲料。佛说了,这是过去生中所造的业因啊。这是示现因果给我们看,决不因为成佛成菩萨证果了你就可以逃避了,没有的。

这告诉我们,我们所造作的每一个业因将来都有果报,而我们现前所遭遇的不好的果报,是过去生中所种的不好的因,那么我们这一生修善很认真,好的果报在后面,这就好比我们在种农作物一样,先种的先收,后种的后收,总得有个先后啊。所以我就跟她说,因果是通三世的,不是因为这一生善才遭这样不好的果报,现在很多人就这么说,修善有什么好,你看XX人修善遭了恶报,这个意思就是说修善会遭恶报,那么不修善可能就会得好报,反过来,用这个罗辑来推理,那么所有遭恶报的都是修善而得到的,那么监牢里面关的都应该是善人,你们想对不对?因为用这个逻辑推理下去就是这样的,讲不通嘛,不能因为眼前的遭遇如何,而断定我们这个断恶修善是否正确了,学佛的同修如果不能深明三世因果的道理,在生活中遇到这一些不好的遭遇,信心难免动摇。这个前不久念佛的同修因为这个陈晓旭居士往生的事情,很多同修也因此丧失了信心,你看信心不够坚定,不能深明因果的道理。这是我们简单谈一谈,断恶修善,三世因果,在我们现实生活中,我们能否真正去深刻体会。


摘自
(仁山法师讲于新加坡南海普陀山)
公元二千零七年九月五日
第四集




神通




那么经上又说,神通不敌业力,再大的神通,敌不过业力,那么最有名的就是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,大阿罗汉,结果怎样呢,业力现前的时候神通失灵了。目连尊者,离开世间的因缘,是被外道打死的。这么想,这么大神通的上首弟子,怎么会被人打呢?是的,被人打的时候,他想入定示现神道,可是不起作用,业力现前,因为他前生打过别人,不可以说我有神通了你来打我我就跑,没有的,业力现前,神通暂时失去作用,打完了之后,神通还是照常恢复,示现入般涅槃,示现大神通。可见得,对于真正学佛修道人来说,神通不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学科,尤其在末法时期,念佛虽然没什么特别的境界。可是也有不少念佛的同修不老实念佛,天天希求神通感应,这就难了。有这一种心理往往会会招来意外的障碍,所以才会常常听到某个地方某某人学佛着了魔,着了魔障,魔障哪来的,不是无缘无故的。首先是自己的心念不正,然后才招这些魔境现前,而多半招来魔境的原因就是因为喜欢神通感应,于是这一些冤家债主才会趁机而入。你譬如念佛的人佛不好好念,一天到晚想着我很想见阿弥陀佛长什么样,你这么想,想久了虽然没什么功夫,忽然有一天你见到一个阿弥陀佛,从此以后,他还天天跟着你,是有这样的情况。那有人说,念佛人不是有这个护法神保护吗,这话一点不假,问题是你不是真念佛人,因为你没有好好念,只在胡思乱想。真正念佛人念到心清净了,自然有这些境界,虽然有,佛也有交待,这些境界现前,一概不予理会,哪怕就是佛境界现前了,佛也交待,不作圣心,名善境界。你不要认为,这是什么了不起的境界,你可不要,今天念佛的时候念啊,哎呀,我见到莲花了,马上到处跟宣传,你知道吗我见到极乐世界莲花了,完了,因为这个境界出现,你的心无法清净,反而害了自己。所以无论什么境界现前,心境如如不动,那么这个境界就是好境界,这是说我们应该以什么心态来对待这一桩事情,极乐世界的菩萨具备这一种神通能力是为了更好的去弘法利生,而不是用来炫耀的。

摘自:
阿弥陀佛四十八愿
(仁山法师讲于新加坡南海普陀山)
公元二千零七年九月四日
第三集









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

一钵饭




佛经上有个真实的记载,佛当年在世的时候,有一年印度干旱闹饥荒啊,没有粮食,大家没饭吃,当然嘛,比丘出去托钵,就比较困难,所以很多时候托空钵,托不到饭,佛呢,出去托钵也是的,他说共业啊,有一天佛出去托钵,走了一圈没托到,正好有一个比丘沿路回来,看到佛托个空钵就问佛,说世尊有没有吃饭吗?佛说没有,你们都托不到,我怎么能托到呢,比丘听到心里面非常难过,想想,佛是多大的福报,人天导师啊,可是竟然没有人来供养,修这个福报,哎呀,太可惜了。可是转念一想啊,我太幸运了,这个机会让我遇到了,我要来供养佛,于是就想我无论如何要去找来一钵饭去供佛,可是大家都托不到,到哪里去找,他就想把自己的袈裟,出家人的袈裟三衣啊卖掉,印度人的衣服现在还差不多是一块布,袈裟也是这样,过去布料很值钱,所以一块大的布料也能卖一点钱换一钵饭,得到这一钵饭之后,赶紧来供养佛,佛知道就是给他这个机会,但是故意问他,说比丘啊,这荒年大家都托不到饭,你这一钵饭从何而来啊?比丘说,我是用袈裟换的,我来供佛,佛听到之后,很严肃地告诉他,说这一钵饭我不能接受,佛说,袈裟出家人穿的这个25条衣三衣是三世诸佛正法的形象,用现在的话讲,这是佛教的标志,是僧团的唯一标志,一切诸佛出世都是穿它,这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三宝的功德都在这个形象上,你现在用这个袈裟换来一钵饭,我没有这个大的功德,来接受你这一钵饭。比丘听到了就难过了,想一想佛都不接受这一钵饭,这个天底下还有谁能够接受?佛马上问他,说比丘啊,你父母还在世吗?还在,你现在把这一钵饭端回去供养父母,你的父母能够消受,比丘就不明白了,佛都不能消受,我的父母一个凡夫如何消受啊?佛说了,因为父母能生你身的缘故,所以他能消受你的供养,你的一切都来自于父母,当然你这一钵饭,也跟你父母是有关系的,你是用你父母给你的身体来换取这一钵饭,所以你的父母能够接受这一钵供养。然后又问他,你的父母对佛法有没有信心?说没有,佛说正好,把这一钵饭拿回去,赶紧供养父母,再为父母说法,你的父母就对佛法有信心了。佛说,父母的恩德无以伦比,以是因缘应当孝养父母。佛没有说你把最好的饭拿给我吃,你们都来供养我,没有,教导众生如何孝养父母摆在第一位,这说明什么呢?佛法非常重视现实的生活,这一点很多人误会了,以为佛法是消极的,是厌世的。

摘自





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

佛在那裏




我们常常看净业三福的头一句,孝养父母,佛在经上说,假如说佛不在世了,有人想供佛没有机会,怎么办?去供养父母,佛说供养父母的功德,等于供养一生补处,这样的大菩萨,的确是这样。

过去有一个年轻人,杨璞,安徽人,他对佛法修学很认真,年纪轻轻啊,想啊,我不能够留在家里,我要到外面去参学,广泛地去寻求这些名师学习佛法,家里面有个八十岁的老母亲,但是,他想啊,我要去学习佛法,还是出去比较重要。听说四川的无际大师是得道高僧,于是就从安徽到四川,可能新加坡同修没这个概念,安徽到四川有多远啊?翻开地图看看,就这么远,实际上很远,不远千里,过去又是走路,也显示出他求法的真诚。好不容易来到四川啊,刚进四川,遇到一个老和尚,老和尚在等他呢,遇到他就说年轻人你来干什么啊?他说啊,听说四川无际大师是得道高僧,我来向他学习佛法,老和尚就说啦,我就是无际大师的徒弟,他派我来接你的,他让我告诉你,见无际大师不如去见佛,也的确是的,我们想想,假如今天哪个地方听说阿弥陀佛在世,恐怕我们不会来这儿听经啊,只要有方法可以去,应该去见佛才对,哪怕跟佛照张像也值得纪念,这个杨璞也是这个心态,实际上啊跟现在很多学佛同修差不多,这就明星效应,听说无际大师很厉害嘛,多少也去看看,心愿满了,是不是真的能学到佛法,那倒说不准了。所以无际大师知道他的心愿,告诉他你见我还不如去见佛,他真的马上就改了,去见佛。佛在哪里啊?老和尚告诉他,说你沿着来的路走回去,原路返回,你最终会遇到一个人,你记住这个人的特征,这个人,反披着黄色的被子,倒穿着草鞋,这是非常重要的特征,你记住了,你假如遇到有人是这样的打扮,你可不要错过了,那就是佛。于是他就很留心,凡夫众生着相啊,一路注意观看没人这样打扮,很失望,回到家,回到家已经是半夜了。敲门啊,过去啊农业社会,农村里深更半夜敲门谁给你开门啊,可是啊只有一种情况是例外,就是父母亲听到是子女的叩门声,因为这个声音太熟悉了,毫不犹豫就出去开门,忘记了冬天很冷,忘记了自己没有穿衣服,杨璞的母亲在家里面天天等着孩子回来啊,左等右等不见,忽然在半夜睡觉听到孩子敲门了,欣喜若狂,衣服来不及穿了,把盖在床上的棉被赶紧披在身上,黄色的棉被,出去时很慌张,鞋子穿反了,赶紧去开门,门一打开,杨璞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啊,恍然大悟,一下子明白老和尚讲的所谓的佛,原来就是眼前的老母亲,我们想一想,也只有母亲,对子女才会象佛对众生那样无私的付出,不疲不厌的教诲,哪怕是子女再怎么样不争气,慈悲的父母同样不会放弃他,依然等到他回头,只要他肯回头,无不是欢喜接受啊。这样的慈悲心,也只有佛有,也只有父母对子女才有。从子女的角度讲,父母这个心就是佛心,杨璞明白这个道理之后,原来大师教给他,向佛学习,就是好好的孝养父母,杨璞从此以后,在家里面认真的侍奉母亲,还为孝经作了很长的注解,这是真正学佛的样子。


摘自